大樹下天后古廟 - 元朗街坊十年例醮勝會

大樹下天后古廟

天后又稱天妃,是一位海神。故在江南地區,尤其是在沿海一帶神權至大,香火鼎盛,備受崇敬。相傳天后誕生於福建省蒲田縣的嵋江嶼,父親是一個小吏巡檢,名叫林願。天后出生日期是宋太祖建隆元年(公元965年),農曆庚申年三月廿三日。由於天后降生後許久不會啼哭,其父因此為她命名林默,共有六兄弟姊妹,她排行第六。林默約在十歲時,即喜淨空焚香學道,十六歲遇一仙人授以銅符秘訣,從此通仙靈,屢顯神異。有一次她的兄長出海經商,海上遇到暴風,所乘之船覆沉海上,林默即瞑目出神營救,得免於難,傳遍鄉里。她二十歲那年,重陽節日昇化。歿後常顯靈海上,渡海者莫不對她虔誠禱祀;同時在蒲田湄江嶼地方,人為她建祠紀念,命名為「通賢靈女祠」。至宋徽宗宣和四年(1122年)林默再度顯靈海上,使者還報於朝,正式奉為「天妃」海神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又改封為「聖妃」。永樂年間始立廟京師,此後天妃廟祀遍海內外。至清康熙時,加封為「天后」;乾隆十五年(1750年),更晉封為「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后」。

元朗大樹下天后古廟是元朗街坊十年例醮迎神廟宇之一。十八鄉公益社司理陳秀先生著大樹古廟文獻有云「三百多年前,元朗河道上通南坑,中有高矗大樹,大樹之西為蛋家埔,居處此地,皆是浮家泛宅人家,他們崇拜水神,在大樹下建小廟,以祀天后,此是天后廟之創始。大樹下天后廟古既建於三百年前,經歷多次重修,其中彰彰可考者如下:
1856年 將三間廟廊擴至為五。
1884年 增設永安社擴廟由五間至而為七。
1938年 由公益社倡導重行修葺,費用七千元。
1960年 颱風溫黛港吹毀部份廟宇,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及公益社倡起重修。
1963年 元朗理民府鍾逸傑長官,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及公益社值理發起主辦慶祝天后誕會景巡遊,一年一度相承不替。
2003年 公益社代表大會通過大樹下天后古廟重修,是年十二月竣工,工程費約為六百萬元。如今天后廟煥然一新,香火鼎盛,遊人眾多,成為十八鄉之旅遊焦點之一。
蒙十八鄉公益社認可轉錄「香港元朗大樹下廟文獻」